政策法规
城市交通建设如何小步快走
2013-02-27 00:00  浏览:1000
一些城市近年提倡步行、自行车出行,以及“自行车+公交+步行”等交通模式。专业人士认为,许多大城市快行交通体系基本构建完成,下一步应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快低碳绿色交通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以人为本,立足长远,分层推进“慢行交通”体系建设。 现状 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国内城市交通建设主要考虑机动车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大量挤占和牺牲行人、自行车出行空间。人行道越来越窄、自行车道不断消失、公交车人满为患……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慢行交通”一度被忽略。 慢行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交通模式,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补交通服务空白、保障弱势群体出行等方面,有特殊作用。 “但是,目前不少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设不合理,缺乏必要慢行设施。”民建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赵暘说,就吉林省而言,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机动车压缩非机动车道路空间问题。 长春市民周宇家在普阳街,工作地点在文化广场附近,两地相距约2.5公里,他骑自行车上班。他说:“现在已经没有专门自行车道,辅路上车辆少就到辅路上骑,赶上早晚高峰,就只能上人行道,每天像过街老鼠一样,到处躲避和退让。” 难题 从步行者角度看,目前不少大中城市缺乏足够过街设施。记者采访发现,长春市仅有几处依托人防设施构建的地下通道,以及为数不多的行人过街天桥;吉林市仅有一座过街天桥,这对广大民众需求来说远远不够。 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宋村珠说,停车场规划和建设跟不上机动车发展,不但居住和工作地点的停车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就是许多购物、娱乐等公共场所也未设专用停车场地;许多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被划为路边停车场,非机动车道的占用降低了通行效率,导致骑行者被迫驶上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在长春市重庆路、桂林路等商圈附近,路边常常停满汽车,交警经常去查违章停车,但屡禁不止,很多路段甚至干脆直接在路边划出临时停车场,让本就不宽的道路更显狭窄。 局部区域侵占慢行系统路权的情况较为常见,比如,餐饮娱乐企业占用人行道作为停车场、商业企业占用人行设施作为商品摆放推销地界等,在长春市街头屡见不鲜。 “慢行” 专家认为,慢行交通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期待大中城市“交通模式”有所改变。 有关人士坦言,亟待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赵暘建议,大中城市应分层推进,合理规划“慢行交通”系统。 在老城区,以疏导、管理和适度改造为主,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慢行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系统;利用绿化带或隔离栏等隔离设施将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流分隔开,以减少机非混合交通之间的干扰。 在新城区,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慢行交通”专用道。有关人士提出,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慢行交通网络。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分别设立各自专用道,也可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以明确各自的道路通行权;保证足够比例的慢行空间,提高其通行能力、安全性及服务水平;将“慢行交通”系统纳入道路交通整体设计中,对人行道等步行设施按照友好慢行要求加以设计。 通过步行廊道连通大型社区、商业中心、巴士枢纽、对外交通场站,缓解重要人行道的高峰压力。对路幅较宽、车流量较多、行人无法一次穿越的道路应设置中央安全岛,保证行人二次过街等待期间的安全。 新路建设中,开辟自行车廊道,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使“骑车一族”出行更加便利。 有关人士建议,构建适当“慢行交通”法规体系,科学管理“慢行交通”,充分发挥其在短距离出行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