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游艇制造业发展亟需四大推动力
2013-04-07 00:00 浏览:343
目前国内综合性最大规模游艇展三亚“海天盛筵”主办方2日下午宣布,四天展览期间销售游艇十余艘,还有数十个订单在洽谈,展览达到预期目的。记者在现场采访获悉,游艇文化渐兴的中国市场成为世界游艇业竞争的诱人市场,而中国本土游艇制造业的发展还有赖人才培养、配件本土化、行业标准制定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等四大要素助力。 据了解,2005年左右,中国游艇经济从悄无声息到“浮出水面”。据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中国游艇制造业和消费业保持了30%的年增长,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人民币。尤其受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传统欧美游艇市场收缩,新兴的中国游艇消费市场颇受关注。一些原先贴牌代工、出口国外的中国游艇制造企业将眼光转而投向国内市场,众多欧美知名游艇企业也纷纷来华开拓市场。 记者在三亚“海天盛筵”看到,近半的参展商来自海外,展示130余艘游艇中有20余个国际知名游艇品牌,更有7艘超过50米的“超级游艇”首次亮相。意大利、荷兰、美国等国家的知名品牌在现场摆起擂台,热情迎接中国买家。 中国本土游艇品牌则推出多款新产品,以各自特色吸引客人。记者看到,与国外品牌游艇相较,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产品更具中国消费文化的特点,比如在增加会议功和添置卡拉OK、棋牌室等娱乐设施。 中国游艇产业方兴未艾,中国本土厂商非常看好游艇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最大游艇生产企业之一的厦门毅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叶蓉蓉表示,毅宏游艇连续多年到三亚参展,“海天盛宴”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游艇制造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游艇制造业十逾年的毅宏一直与意大利等欧美游艇设计师合作,不断挖掘中国水文化需求,适应中国游艇爱好者“慢船慢生活”的消费爱好,首创游艇“4S”会所服务等。叶蓉蓉表示,国家旅游局确定2013年旅游主题年为“中国海洋旅游年”,提出“美丽中国·海洋之旅”、“体验海洋·游览中国”等主题口号,同时政府鼓励游艇发展的政策配套实施,中国的游艇产业前景看好。 叶蓉蓉坦言,目前,中国本土游艇制造业发展民族游艇品牌还有多个短板因素,一是国内人才缺乏,从设计人才到管理人才都很需要;二是配件受掣于国外厂商,因国内的游艇配件制造技艺尚待提高,目前从发动机到材质,从外喷涂料到内装饰用木等都需进口;三是行业标准制定滞后。中国游艇制造属于新兴行业,此前商务型、休闲娱乐型游艇的行业标准几为空白。数年前,毅宏率先参考引进一些欧标申请生产,获得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认可成为国内行业标准,并颁予在全国水域航行的适航证。但行业内一些新规格的产品投产仍受困于行业标准的空白;四是游艇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好比造好汽车但马路尚未建一样,许多沿海、内湖内河地区尚没有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这四个短板解决好,反过来将成为中国游艇业发展的推动力。 记者从现场参展的星瑞、大飞洋、太阳鸟、海星等国内游艇品牌制造商了解到,上述因素同样困扰着他们的发展。多家厂商告诉记者,他们游艇八成左右的原材料配件、装备必须从国外进口。星瑞游艇董事长张光付表示,政府支持游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不配套,以及税收、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都是扼制行业发展的瓶颈。 张光付表示,目前国外知名游艇以产品线齐、规模大的优势见长,而国内游艇厂商则以更适合国人消费需要的错位竞争来争夺市场,未来中国游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仍是较大的。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并把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游艇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在本次展览的高峰论坛上,英国游艇码头协会亚洲代表、新加坡皇家游艇会董事长Y.P.Loke表示,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游艇需求近年来逐年提高,游艇产业发展迸发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董事总经理梁国忠称,今后5到10年,中国对于游艇的需求量将超10万艘,当前的发展机遇十分难得。 游艇有望在中国成为一项常规化、普及化发展的水上休闲运动产品。近期,在海南就有三项水上运动展开,3月已举行的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4月和5月将相继展开的司南杯帆船赛和首届西沙(中国)海钓大赛。 叶蓉蓉认为,中国游艇业要顺应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休闲运动、旅游消费市场,只有创新发展,淡化游艇奢侈品色彩,为国人制造平民化的本土游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