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师:德国制造成功的“秘密武器”
2014-06-23 00:00 浏览:332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师。”虽是极而言之,但也道出了高技能人才对德国实体经济的特殊重要性。德国造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叫响,一方面是高科技人才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德国有一大批能将创新设计落实为高精尖产品的技能人才,其中一个“秘密武器”就是所谓“工业技师”。而这些工业技师,不仅技术过硬,还练得一手理论和管理的“软功夫”。不久前,一名德国应用型高校的教授告诉笔者,“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一个成功秘诀是在工程师、技术员等设计人才和高质量的技工之间,还有一类动手和动脑能力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工业技师。这类特殊技能人才是德国专门培养、德语区国家所独有的,能做到一些其他国家技工做不到的事情。有实例为证:这名教授以前在美国公司领导的设计小组设计出一种高精度频谱测量仪,生产原型机时需要对设备的光谱窗口进行精密安装调试,在美国找不到既懂设备科学原理又能干调试细活的技工,最终有关部件只好拿到德国由工业技师制作。众所周知,德国高质量技工来自双元制职业教育,但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德国职业教育还有一个高级继续教育阶段——工业技师培养。一般来说,德国双元制毕业的技工在企业积累一定实践经验之后,如果有志向继续深造,可申请在职时利用晚间或周末业余时间到各地工商会等职教机构参加工业技师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标准的工业技师资格考试。获得工商会颁发的工业技师证意味着此人可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高要求的生产管理工作,薪酬也比以前高出一截。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工商会负责职业教育项目的多伊林女士告诉笔者,工业技师培训班学员需要经过大约30个月每周10小时的严格培训。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在学员熟练掌握技工所需的生产加工技巧等硬技能基础上,再通过理论和实践课赋予其组织加工生产、质量保障和生产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技巧和人员管理技巧等“软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工业技师在德国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已不再是以往“师傅告诉徒弟怎么做”这种简单模式,而是既要能带好技工队伍高质量完成生产目标,又要能在领会新产品设计原理基础上根据产能、设备和人员实际情况组织好实际生产。在企业管理的等级制度中,工业技师起着连接管理层和技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枢纽带作用。高科技生产的迅猛发展要求生产一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在德国,这也是工业技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人称德国工业技师的角色类似现代足球中的教练——以前是个好球员,当了教练以后,你不必每个位置都会踢,但重要的是,你既懂球,又懂得如何组织团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