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奇瑞重工扩张的动力和逻辑在哪儿?
2013-06-21 00:00  浏览:723
奇瑞重工,像是一列疾驰的列车,不仅在国内大举扩张,它国际化的脚步也很快。在全国建立七大基地,并将业务开展到海外,建立起了一个遍及五大洲的全球运营体系。 奇瑞重工扩张的动力和逻辑在哪儿?随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深入,奇瑞重工与农机补贴制度之间的“关系链条”逐渐浮现,在专家看来,正是因为补贴机制尚存漏洞,这为奇瑞重工在农机市场进行“辗转腾挪”提供了可能。 农补政策下的“助力” 为了帮助中国农业改变生产方式,农机补贴应运而生。从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中国农机补贴体系逐步形成,2012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金额已从2008年的40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农机补贴实施以来的9年间中央对农机的补贴资金累计达744.7亿元。 奇瑞重工并不讳言自己对农机市场前景的看好,将“精准农业”作为重要突破口,2012年累计实现销售各类产品近4万台,销量同比增长260%。据奇瑞重工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销量同比增长31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7%。安徽当地媒体报道称,2012年销售额近30亿元。 长江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奇瑞重工2011年度审计报告中显示其当年营业收入1196.46万元,净利润-3909.43万元。也就是说,短短一年,奇瑞重工的销售增幅近300倍。 目前,国家对农机具的补贴比率达到了30%,一般农民到农机局申请,经过系列流程后,全款买机后补贴款再打回农民手中。 目前在试点区域,采取的都是直接补贴到户的方式,而在其他区域则主要还是采用补贴经销商的方式。“然而不论采取何种措施,结果必然是政策补贴被农机企业、经销商以及农户三者分摊。当然,直接补贴到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间经销商虚报等违规行为。政策补贴可以降低农业机械的购买成本,从而刺激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无形之中利好农机企业。” 要想进入这个市场,“补贴”是一张通行证。以前买农机看品牌,现在买农机则看目录。国家和地方每年会公布《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只有获得补贴的农机品牌才会受到农民的青睐,也能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政策,通常农机工厂先生产出产品,然后进行产品鉴定再申请补贴,申请补贴目录的顺序是先省里后国家,走这个流程至少要一年时间,而且现在审核的过程越来越严。 根据记者查询,奇瑞重工的真正成立时间是2011年,而在当年河南农民购买的奇瑞农机便获得了补贴,到了2012年内蒙古农民购买农机均获得了国家补贴。 奇瑞重工进入国家农机补贴名单可谓一帆风顺,成立一年多时间里获得国家补贴资格,同时,在2012年底,进入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农机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公告称涉及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52家通过联合收割(获)机行业准入审查的生产企业。 在安徽省内,奇瑞农机不仅享受国补,还在享受省补、市补的待遇。 “国家也希望别的资本进入到农机行业,农机补贴机制本身有漏洞。”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进入目录门槛太高,各地人为地挑选知名企业,本来财政的钱应该支持中小企业的,现在补贴变成了杀贫济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