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成功打造“三一王国”的三大启示
2013-03-27 00:00 浏览:742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老家在湖南涟源,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原兵器部下属的洪源机械厂。1986年,他和几个同事下海创业,成立涟源焊接材料厂,这成为三一的起点。 1989年春节,梁稳根写了一副对联贴在焊接材料厂大门:“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恰逢湖南省前省委书记熊清泉视察涟源,他大笔一挥加了一个横批“做出一流贡献”。 “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从此成为三一人的宗旨。 1994年,三一从材料焊接进入工程机械领域,总部迁往长沙。此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10年之后,格局发生了逆转,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行业所占销售额比例增加了至少10倍;湖南长沙孕育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3家工程机械上市企业。 管理层 不折腾不内耗 三一的创始人团队很稳定,不折腾,不内耗,不红脸。从1986年创业开始,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向文波4位创始人从未分开,他们结下兄弟般情谊,梁一直扮演着老大哥角色。 1994年第一次分蛋糕,梁稳根召集兄弟开会,明晰两个公司(涟源焊接材料厂和长沙三一)的股权。梁的方案是,涟源焊接材料厂的股权,大家占比较平均;而长沙三一,当时还处于亏损状态,梁稳根占50%多,其他几人未超过10%。 “当时涟源焊接材料厂是赚钱的,梁总占50%都不为过。他不计较涟源那块的股份,长沙这块的就更没人计较了”,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回忆。4兄弟同舟共济20多年,共同打造了一个庞大的“三一王国”。三一重工成为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股票上市后成为造富工厂。2011年梁稳根先后登上胡润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之顶,首次成为中国首富,三一其他多位高管也入围榜单。 启示二 帮助每个员工 实现梦想 “三一的管理理念,就是帮助员工实现梦想”。20年前,向文波加入湖南三一,就再也没有离开,并逐步成长为三一重工总裁。“200多名高管,只要生日都会接到梁稳根的电话祝福”。在三一,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都有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选拔干部不拘泥于资历与级别,奉行能者上。 2012年12月,三一重工发布公告,宣布对2533名员工实施股权激励,共散发约1.78亿份股权。高管所获限制性股票数占整个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三成,中层管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核心骨干占七成。 “能为员工考虑的,都竭尽所能的考虑到了。”向文波透露,公司在长沙争取400多亩地建成高端社区,以2500元每平方米成本价销售给员工;员工上下班有班车接送、食堂就餐补助、免费工装发放等;定期给员工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员工到中欧商学院学习是各类企业中最多的。 启示三: 打破思维恐惧 搞技术创新 1994年三一进入工程机械行业时,90%以上的国内市场被外资品牌牢牢占领。 一个后发企业如何绕开国外巨头建立的专利堡垒?“打破恐惧”是三一技术创新的核心密码。 1994年,三一通过一个集流阀组的攻坚战,打下创新思路第一根“地基”。三一集团进驻长沙后,拖泵是他们瞄准的第一个产品,但研发并不顺利。 为此,梁稳根请来了当时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的液压专家易小刚。易小刚设计了一个可以旋转90度的阀门进行切换,但工人和车间主任不同意更改原有设计。 梁稳根得知后来到车间,问:“易工,你认为这个行不行?”易回答:“肯定没问题。” “就按你说的做。”梁稳根支持了易小刚。由此,三一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专利集流阀。 20余年,三一如同一条鲶鱼,在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各产品领域,从技术的“跟随者”发展成行业的“引领者”。2012年初,三一重工更是将世界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成功收购。 2013年1月18日,三一重工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摘取迄今为止工程机械行业获得的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这也是继2005年和2010年之后第3次荣获“国家技术进步奖”。梁稳根,这位“民营重工第一人”,就是这样,用20多年时间打造了一个中国最大、世界第六的工程机械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