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记录:中铁隧道兰渝3标项目部鏖战天堑
2013-03-22 00:00  浏览:401
1月4日14时,记者一行来到木寨岭隧道南水沟斜井,其海拔近3000米的高度为兰渝铁路之最。虽然午后阳光正好,但这里的温度却是零下10℃。 “南水沟斜井口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0℃。”负责木寨岭隧道施工的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兰渝铁路3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建伟对记者说。  木寨岭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与漳县交界处的岭罗山区,是渭河与洮河的分水岭,也是陇南通往定西、兰州的屏障。在2004年,连通西北与西南的212国道在这里弃弯取直,抛弃原有弯急坡陡的越岭公路,通过1700多米的木寨岭公路隧道连通山岭两边的岷、漳二县。今天,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正以19068米的长度穿越这一巨大的分水岭,其长度仅次于全长28236米西秦岭隧道,为兰渝线第二长隧。  “木寨岭隧道双洞单线,是兰渝铁路全线唯一一座动态设计的极高风险隧道。”李建伟告诉记者,“之所以动态设计,就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大,需要随时变更设计。”据李建伟介绍,木寨岭隧道地处震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隧道洞身穿过3个背斜及2个向斜构造,属高地应力区,极易变形;隧道穿越的板岩及炭质板岩区占全隧的46.53%,该岩石遇水易崩解软化,围岩稳定性极差,且炭质板岩区可能有瓦斯外溢;隧道穿越的山体含水量大,开挖中易发生突水突泥;隧道通过区有总长4.5公里的11条长大断层破碎带沿隧道走向交叉分布,极易发生围岩大滑坍。  “在诸多难题中,最大的还是高地应力区的洞壁变形问题。”李建伟介绍说,变形最大的时候土层会向下突出近2米,原本容得下火车的隧道,连汽车都通不过。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炭质板岩遇水崩解软化。”一同陪同记者采访的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朱建民说, “遇到这种情况,整个炭质板岩就变成了泥浆,感觉像在豆腐里打洞。”  “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我们的施工极其艰难。”李建伟告诉记者,鉴于这种特殊的原因,木寨岭隧道的施工采用了动态设计,即边施工边根据地质情况制订或调整施工方案。 “我们在施工中重点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测量,实行信息化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状态,及时调整隧道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严格遵循 ‘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21字方针,重点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李建伟说。  “虽然木寨岭隧道有如此多的施工难题,但这并没有让我们退缩。”朱建民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已开挖了8个斜井,这样就可以有36个作业面进行隧道掘进。”记者了解到,8个斜井中有3个斜井进口在海拔2800米以上,南水沟斜井进口海拔最高,达2900米。截至2012年底,木寨岭隧道左洞完成13955成洞米;右洞完成14500成洞米。  据记者了解,由中铁隧道集团负责施工的兰渝铁路3标线路总长83.74公里,桥隧比例达88.44%,其中隧道就占了线路总长度的75.5%。隧道工程包括19068米长的木寨岭隧道、7435米长的马家山隧道、8827米长的同寨隧道、3054米长的青岗隧道等,其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当数木寨岭隧道,为极高风险双洞单线特长隧道。  “木寨岭隧道是兰渝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其施工难度非常大,工期压力也很紧。”李建伟说, “2013年是木寨岭隧道推进施工进度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力以赴,鏖战木寨岭,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这座极高风险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