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铸钢与Q345B钢异种钢焊接施工工艺及措施
1、铸钢件材质为G20Mn5与铸钢件相焊钢材质为Q345B。
2、焊接方法采用焊条手工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焊条型号选用为E5016(牌号为J506)或E5015(牌号为J507);焊丝型号选用为ER50-6的实芯焊丝或型号为E501T-1的药芯焊丝,直径中1.2,保护气体为C02。
3、焊接材料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3.1.焊条、焊丝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由专人保管:3.2.焊条在使用前,必须按产品说明书和有关工艺文件规定进行烘干:3.3.低氢型焊条烘干温度为350一380℃,保温时间为1.5一2h,烘干后应缓冷并放置于110~120℃的保温箱中待用;领用时应置于保温筒中;烘干后的低氢型焊条在保温筒中放置时间超过4h应重新烘干:焊条重复烘干次数不宜超过2次:受潮焊条不得使用。3.4.焊丝应无油污、锈蚀,镀铜层应完好无损;
3.5.焊条烘干装置及保温装置的加热、测温、控温性能等应符合使用要求:C02气体保护焊焊接用的C02气瓶必须装有预热干燥器,使用前应接通电源:
3.6、采用C02气体保护焊,所采用的C02气体纯度不应小99.99%。
4、焊接前,应清除铸钢节点焊接坡口处表面的水、氧化皮、锈、油污等杂物,并露出金属光泽。
5、焊接时,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要求。
6、施焊前,焊工应认真检查焊接部位的组装和表面清理的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应修磨或补焊后方能施焊。
7、焊接规范参数见作业指导书
8、不应在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9、严禁在接头坡口间隙填塞焊条头、铁块等杂物:
10、定位焊缝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应与正式施焊相同。定位焊缝应与最终焊缝有相同的质量要求。定位焊缝厚度不应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
23,定位焊缝长度应大于40mm,并应填满弧坑。定位焊与正式施焊要求一致,定位焊预热温度应高于正式施焊预热温度15~25℃。
11、焊接时的预热温度,用电阻测温计测量加热到90℃~100℃,停止加热15分钟后,再测量各向温度基本一致后继续加热至120℃
~150℃。预热方法采用火焰加热器加热或电加热器加热,其加热区域范围应在焊接坡口两侧各300mm。采用火焰加热器加热时,预热应
缓慢加热,以使热量渗透板厚全厚度。测温应在加热器移开以后进行。测温点应在离电弧经过前的焊接点各方向不小于100mm处,测
温一般应有检验员负责,并做好施工记录。
12、焊接过程应连续,如中途停焊,必须注意如下两点:(1)至少应焊满坡口深度12以上,并立即覆盖保温棉进行保温缓冷:(2)焊前
应重新进行预热并达到规定要求温度。同时还应控制道间温度,其温度应控制为<230℃。
13、多层焊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多层焊接时应连续施焊,每道焊缝焊毕,即以风铲或手锤清除焊渣及表面飞溅物,以振动消除部分应力:发现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时,
应清除后方可再焊。在连续焊接过程中应控制焊接层间温度,使其符合工艺文件要求。遇有中断施焊的情况,应采取适当的后热、保温措
施。再次焊接时重新预热温度应高于初始预热温度:
13.2.坡口底层焊道采用焊条手工电焊焊时宜使用直径不大于4mm的焊条施焊或采用气体保护焊施焊,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应适
宜,但最大焊肉厚度不应超过6mm,收弧时务必填满弧坑。
14、单道焊的焊道宽度应控制在焊条直径的3.5倍以内:对于c02气体保护焊,单道焊的焊道宽度应小于16mm,否则应采用分道焊。
15、焊接结束后应立即采取焊后保温缓冷措施。必要时也可采用火焰加热至250℃左右,以适当提高焊接区域的温度,而后是覆盖多层石
棉布包裹使其保温2小时左右。
16、焊接质量检验应在焊接结束后24小时后进行。焊后对焊缝表面进行打磨修饰,焊缝外观质量与外形尺寸要求等应满足图纸要。焊
缝内部质量等级为一级时,则应进行100%的UT检测。
17、焊接缺陷的返修
17.1.焊缝表面缺陷超过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时,对气孔、夹渣、焊瘤、余高过大等缺陷应采用砂轮打磨、铲凿等方法去除,必要时进行焊补:
对焊肉不足、咬边、弧坑等缺陷应进行焊补。
17.2.如超标缺陷为气孔、夹渣、焊瘤、余高过大或接头鼓凸等,应采用砂轮打磨修饰等加以清除,必要时应进行焊补,对焊缝尺寸不足,
局部缺肉、凹陷、低洼、咬边、弧坑未填满或角焊缝过渡不良等缺陷应进行焊补,而后打磨修饰。
17.3.对无损检测确定的焊缝内部存在的超标缺陷,在返修前应首先根据无损检测报告确定的缺陷位置、深度、大小、长短等采用砂轮打
磨或碳刨清除缺陷。缺陷为裂纹时,碳刨前应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并清除裂纹及其两端各50mm长的焊缝或母材。
17.4.清除缺陷时应刨槽加工成底部呈圆弧形,而前、后、左、右侧边等均应加工成斜坡,近似焊接坡口,如采用碳刨则还应采用砂
轮打磨清除其表面的渗碳层与熔渣等。必要时还应采用磁粉探伤方法确定裂纹是否彻底清除。
17.5.返修前如需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参照施焊前的预热温度进行控制。
17.6.焊接返修时应在坡口内引弧,熄弧时应填满弧坑:多层焊时,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焊缝长度一般应不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
超过500mm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
17.7.返修焊接时应连续进行,但应控制层间温度<230℃,且还不应低于预热温度。焊接过程中宜采用锤击法作局部消应处理,但打
底焊缝及盖面焊缝等禁止用锤击法。
17.8.为防止产生裂纹,宜采用焊后立即进行后热保温缓冷措施。
17.9.同一部位返修不宜超过二次,对一次返修后仍不合格的部位应由焊接技术人员重新制订返修方案,经焊接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返修。
17.10.返修焊接时应由焊接工程师到场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冬季焊接施工工艺措施
1、在进入冬季焊接施工前应对全体焊工,装配工以及施工管理人(含工艺员、检验员、焊条库保管员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冬季焊接施
工的专题技术交底,并作好记录。
2、对于现场焊接施工作业区环境温度在5℃以上时,对一般的焊接位置仅作加热除湿处理即可。采用氧乙炔火焰对坡口两侧至300mm
进行加热,其温度为20℃以上,测温点为加热区的边缘。
3、焊接作业区如风速较大时,必须搭设挡风棚或防风围护,以确保焊接区电弧的稳定以及焊缝的正常冷却条件。地面拼装焊接时,可
搭设临时围护棚:高空作业时,可将焊接平台四周用帆布围起来,平台面防护采用阻燃材料遮蔽严实,既挡风,又可以使熔渣、飞溅等留
在平台上,不至于造成火花下溅伤人。如无有效防护措施则停止焊接。当风速>8m/s时,如无有效防护措施则禁止进行手工电弧焊的焊接:
当风速>2m/s时,如无有效防护措施,则应禁止进行气体保护焊的焊接。
4、当焊接作业区出现雨雪等,必须搭设有效的防雨棚以及围护等,否则也禁止焊接。
5、当施工现场焊接作业区出现相对湿度>90%时,应停止焊接施工。当环境温度达到一15℃以下时,也应停止焊接作业。
6、焊前应将焊件进行预热:a、预热范围为焊缝坡口两侧各300mm,且应缓慢加热使热量尽量渗透至钢板全厚度,测温点为焊件的加热区
边缘。B、预热温度的选用还应根据实际施焊工件的坡口角度、间隙、拘束度以及热导向等作适当调整,具体操作时,如遇坡口角与间隙
偏大以及T型角接时,则应适当提高预热温度,至少为25一50℃。
C、定位焊以及中断焊接后又重新进行焊接,则也应适当提高预热温度15~25℃。
7、低氢型焊条烘干温度为350一380℃,保温时间为1.5一2h,烘干后应缓冷并放置于110~120℃的保温箱中待用:领用时应置于保
温筒中:烘干后的低氢型焊条在保温筒15中放置时间超过4应重新烘干:焊条重复烘干次数不宜超过2次:受潮焊条不得使用。
8、焊接前,应认真清除焊接坡口处表面的水、氧化皮、锈、油污等杂物。
9、坡口底层焊道采用焊条手工电焊焊时宜使用直径不大于4mm的焊条施焊或采用气体保护焊施焊,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应适宜,
但最大焊肉厚度不应超过6m,弧时务必填满弧坑。如遇间隙偏大时,宜采用二道错位焊打底,收弧时一定要填满弧坑。
10、定位焊时,应适当加大焊接电流10~20%,焊肉应饱满,且焊道长度一般均应大于40mm。
11、整个焊接过程必须连续一次焊完,中间可采取安排换人焊接,如中途必须中止焊接,则应注意如下几点:
11.1.焊满坡口12以上深度。
11.2.立即盖上多层石棉布保温,并作好临时固定压紧。
11.3.重新焊接时,需按表一规定再提高25一50℃进行预热,并将板厚方向预热透。
11.4.应控制层间温度<230℃,但不应低于预热温度。
12.焊道间清理必须较彻底清除焊渣、飞溅、夹灰等。
13.焊接结束后应立即采取焊后保温缓冷措施。必要时也可采用火焰加热,以适当提高焊接区域的温度,而后是覆盖多层石棉布,使其缓
慢冷却。
14应由现场工艺员或检验员对上述规定的工艺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并认真作好施工记录,对于预热温度的检测必须由工艺员或检验员
复核确认后方可施焊。
15冬季低温焊接施工时,对氧、乙炔管的解冻,禁止采用铁锤等进行锤击,而应采用热水浸泡或蒸汽加热二种方法进行解冻。
16另外还需专门制作一批防风保温套来保护氧、乙炔气瓶的控制表等,目的是防止气表冻结而影响气表的正常的运行。
17雪后必须及时清扫梯子及工作平台上的积雪,并注意防滑。
18负温度下构件积雪、结冰或结露时,必须进行清扫后才能进行安装焊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