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起步晚、研发能力弱,国产医疗器械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但在部分领域国产产品已经达到世界水平。然而,由于医疗机构长期偏重于使用进口设备,再加上招标监管不严等原因,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遭受歧视,难以拓展国内市场。近两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以25%的速度不断增长,远远超过国际医疗器械市场7%的增速。对比医疗器械与医药产品1:6的产出比与国际市场1:1的产出比后可看出,中国市场的潜力十分可观。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潜力”会有相当一部分“花落”海外企业,国内企业的制约不光来自于制造技术实力,还受制于长期的“市场换技术”模式在国内市场留下的诸多后遗症。医院是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大户,而国内现行的医院评级、审批中将医院的进口设备数量单列为一项,以此作为对医院等级的考察项目之一。这一“霸王条款”直接打压国内优秀制造企业的发展空间,“有价无市,有技也无市”的情况突出。如果说我国本土制造业不得不忍受优质进口产品的侵蚀,则不合理的制度是我国市场在作茧自缚。不合理制度还体现在医院可以打折消费昂贵的进口产品。医院购买的医疗器械属于医保报销范围,进口产品是医保报销的重点项目,而进口产品的高回扣也不再是秘密,由此为进口产品滋生了“温床”。甚至有少数医院在器械采购书上点名全数采购进口产品。在技术尚不成熟、市场倾斜严重的情况下,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更为艰难。由此可见,我国对进口器械的盲目崇拜已经渗入制度,是阻挡国内企业继续前进的“天花板”。国内部分制造在多个器械制造上已有突出成绩,如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的胶囊电子内窥镜系列产品已经出口至60多个国家,而重庆山外山科技集团生产的血液透析机也获得国家级科技类奖励,足见我国制造能力的进步。从制度上改革,废除进口器械在医院评级中的“霸王条款”,增加国产器械的医保报销比率是推动国产品牌发展的助力。中投顾问《医疗器械制造业投资情报分析及点评》指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广阔,海外企业早已虎视眈眈。国内应上下一心,政府、企业、制度联合起来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