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12年那些艰苦的岁月,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2013。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城镇化呼之欲出,房地产触底反弹,铁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规模施工期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况且我国工程机械还未真正的走出泥潭,时刻保持警醒,才能走得更远。下面就小编带你一起,探讨2013年我国工程机械潜在的不利因素,以供读者参考。 产能过剩恶性竞争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以装载机和挖掘机为例,2012年国内市场上,各类装载机生产商数量超过50多家,28家主要企业控制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挖掘机生产厂商约为40家,23家主要企业控制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大主导产品生产企业出现了严重过剩局面。 在出口方面,我国工程机械多数中小企业在出口中采取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的竞争模式,容易引起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加剧,使我国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对象,存在反倾销风险。 1月9日晚,三一重工发布了关于公司章程的公告,其中,关于公司注册地一栏改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清路8号三一产业园。这意味着三一重工迁址北京一事终于要告一段落。而这与2012年11月份三一与中联撕破脸,双方在市场和舆论的争斗的白热化密切相关。双方相互抹黑互相攻击,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集体信任危机。 应收账款激增资金压力大增 在整个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下游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各大机械制造商为提高市场份额,推出分期付款方式增加、信用销售的激进策略。导致目前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冬天远未过去,市场需求依然低迷。而工程机械企业在营收减少、净利下滑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不降反升,依然保持大幅增长。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山推股份、厦工股份和山河智能是工程机械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2012年三季度数据显示,整体来看应收账款增势依然强劲。激战正酣,行业风险也不断积累。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三一应收账款达到史无前例的207亿元,成为行业内应收账款数目最大的公司;中联应收账款也不相上下,达到196.79亿元。而在33家A股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中,合计应收账款达到1122亿元。 在信用销售模式下,下游工程量减少导致用户还款逾期率上升,企业应收账款继续上升,各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增大,应付债券和长期借款大幅增加,财务费用亦明显上升。这种情况仍将在2013年延续,而这种策略可能导致制造商的资金压力大增。 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在工程机械产品上,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克隆产品占据了较大比重,目前国内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速度在加快,但是借鉴国际先进产品进行技术移植或重新克隆的较多,虽然改变了机型,但其中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的少。容易受到国际巨头的制约。 虽然加工装备改善的速度比较快、比较明显;但研发试验条件改善比较少、比较慢;因而加工能力进步快,而创新能力提高慢。比如生产厂房新建比较多、比较大、比较现代化;但科技人员水平、车间员工素质仍有较大差距,因而产品水平、质量未能同步提高。 这就使得我国机械工业以“超大”、“超重”见长的极限加工制造能力已臻世界之最,但以“超精”、“超微”、“特种加工”见长的极限加工能力还比较薄弱,甚至存在明显差距;因而以“超精”、“超微”、“特种加工”为主要要求的需求往往不能满足。 贸易保护主义仍在盛行 近年来尽管随着三一,中联,徐工等国内工程机械巨头海外频频亮相,中国品牌开始深入人心,但是走出去,并非易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后大行其道,崛起的中国制造成了箭靶。2012年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并购就遭到了美国各种名义上的阻挠。 2012年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命令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阻止一家中国人出资的公司对4个美国风电场项目公司的收购,并要求剥夺其所有权。 2012年6月,巴西政府宣布对部分工程机械产品的进口关税由14%提高到35%,中国部分企业的出口涉税产品在巴西几乎停滞销售。仅时隔两个月,巴西政府即将再次对装载机(59hp以上)、挖掘机(90-450hp)、压路机(全部型号)等产品的进口关税由14%提高到25%。巴西政府推出此政策的理由是加强本国制造业与进口机械产品的竞争。 据了解,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展中国家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数量已经开始超过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