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作业十分灵活的装载机械,前轮离地,仅后轮支撑整个机身,紧接着是几个360度的大旋转;伸出来的“手臂”有三个关节,不仅转动、伸缩自如,连形似手掌的铲斗也能自动脱卸,而各个部位缩成一团时竟只剩一个车头…… 不要以为国外才有,近日,笔者在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见识了现实版“大黄蜂”的身手,眼前这部着有黄色涂料的装载机械,是由江苏柳工最新自主创新研发的一款滑移转向装载机,与传统印象中工程机械笨拙的动作、单一的功能不同,令人眼前一亮。而江苏柳工的亮点,正是以知识产权布局谋企业创新发展的结晶。 众所周知,国产工程机械因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饱受诟病。2003年江苏柳工落户镇江,次年正式投产,主导产品为125马力以下的小型轮式装载机、挖掘装载机和滑移转向装载机产品。“虽然一直也在创新,但是始终摆脱不了模仿的窠臼,2008年的一件事,给了我们清醒的一击,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公司副总经理付红桂将江苏柳工的十年创新之路娓娓道来。 2008年慕尼黑展,江苏柳工送了一台刚刚研发成功的我国最小的滑移装载机去参展。可是,还没进展厅,就被告知可能涉嫌产品侵权,一纸临时禁令将其拒之门外。“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等成熟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严密,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产品和知识产权保护,始终只能在别人的游戏规则里打转。”付红桂回忆,从慕尼黑一回来,企业立即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并且从2009年开始承担“镇江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进一步以知识产权战略为企业创新发展谋篇布局。 科技创新则是整个企业创新发展谋篇布局中的“顶梁柱”。这一元素从公司几个细节可见一斑:2004年企业研发人员仅15人,到2013年达到110人,占企业总人数的25%;一直低成本运行的企业,在研发经费上却“出手大方”,每年产品研发投入超过了年销售收入的3%。 去年,经济持续走低,工程机械市场也是雪上加霜。不过,江苏柳工却在低迷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逆势上扬,付红桂将此归功于“科技创新”,“企业从提升产品的制造工艺入手,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更新的力度,同时也吸收消化了国内外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开发设计制造中融入了平台化、模块化、智能化理念,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性价比。 据介绍,目前企业三大主导产品均实现了系列化,可以满足客户定制的个性化需求,其中仅滑移转向装载机系列就有9个型号,“因为采用模块化设计,只要改变设计原件,就能实现定制需求,尽管其他企业也能做,但是因为没有平台,往往要花上半年或者更长时间,我们只需要30天就能完成。”去年企业仅个性化定制就占到整个销售量的23%,对确保低迷市场中的保有量功不可没。 最近,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带队对江苏柳工知识产权战略进行调研时,对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以知识产权布局赢得竞争力的做法大加赞赏。而笔者也从镇江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江苏柳工申请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截至目前企业专利申请量已累计达到198件,其中授权专利达到142件,授权发明专利14件。目前,江苏柳工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小型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出口份额占中国出口同类产品的22%,排位第一。 2008年江苏柳工的产品被怀疑侵权,吃了“慕尼黑展”的闭门羹。而这一幕,在去年的“上海宝马展”上发生了有趣的克隆:一家企业的小型装载机产品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克隆了江苏柳工的产品…… 从模仿别人,到被别人模仿,从规避防范,到知识产权布局,江苏柳工正走在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