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城”底特律的没落:警示单一产业结构造成城市危机 2013年12月3日,美国曾辉煌一时的底特律市正式宣告破产,也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 底特律,这个曾经人口达到180万的美国第四大城市,拥有成千上万家汽车相关企业的著名“汽车城”,如今却面临着暴力犯罪频发、失业率高、财政危机等严重问题。城市遍布废墟,人口骤降到70万。 底特律为什么没落? 底特律的历史,折射出的是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兴衰周期引起的城市荣衰之变。 依靠汽车产业起家的底特律,实现了汽车产业的高度聚集,进而带动资金、技术、信息、人口等一系列要素在空间上集中的过程,更带动了城市的快速繁荣。然而,也因为过度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一个产业的繁荣和衰退的周期变化,影响到了城市的兴起和没落。 从这个视角看,底特律的没落与汽车产业的衰落紧密相连。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旧(汽车)产业在转移的同时,新的产业发展未能同步跟上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导致城市发展失去了支撑。 底特律一度8成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产业单一造成财政收入来源单一,风险极大。当所倚重的产业兴旺蓬勃时,财政收入直线上升;而产业一旦遇到困难,财政受到的打击也会格外巨大。 长沙工程机械回归理性,但“一业一企独大”依旧明显 回看长沙,与底特律有着“汽车城”的称号相类似,长沙被称为“工程机械之都”。 目前,长沙工业最庞大的一块无疑是工程机械。2008年底,为对抗经济下滑,国家启动大规模投资以刺激内需。4万亿投资,其中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为工程机械带来了爆发式发展期。到2010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两大工程机械巨头狂飙突进,跨过500亿台阶,工程机械产业也占到了当年长沙工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 如今,外围经济形势依旧严峻,内部市场竞争加剧,而巨量的投资驱动显然不可能再次出现。 2012年以来,工程机械巨量增长的神话故事转变成了明枪暗箭的“暗战”版。 三一与中联各类明争暗斗的故事版本在媒体上屡见不鲜,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市场好时,大家在忙扩张,而当市场紧张时,一些超出市场本身的东西出现了。这也直接反映了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的萎缩和竞争的加剧。 在没有政策外力的刺激下,市场最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在,工程机械的发展回归理性。不过,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占全市工业比重的30.67%,仅中联和三一两个企业就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7.37%,占该产业90.41%。 可以说,“一业一企独大”的现象非常明显。 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中,工程机械产业占园区比重分别为78%、84%,而这两个园区工程机械产业主要依靠中联和三一,这两家企业分别占园区总量的77.9%、69.6%。 逐步打破“一业独大”的格局,但同质化竞争仍然激烈 工业不能完全依靠工程机械一个产业撑起,要逐步打破“一业独大”的格局,是长沙的决策者们早已形成的共识。 经过几年的调整发展,随着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落户,以及正在建设的上海大众等项目,有望将长沙带入全国汽车制造“第六极”。蓝思科技等企业的进入,让长沙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融入全球制造产业体系,在手机玻璃面板等生产领域赢得先机。 现在,除工程机械外,汽车制造、食品烟草、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开始形成,其中食品烟草、材料产业成为千亿产业。2013年,在工程机械产业增速下滑、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能尚未释放的情况下,食品烟草、材料产业保持了稳定增长,起到了“压仓石”的作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 不过,转型仍在进行中,我们应该看到问题依旧存在。占长沙工业比重17.47%、居于第二位的食品烟草产业中,湖南中烟一个企业就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0.26%,占该产业58.45%。其他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09%、4.11%、3.42%、2.52%,多点支撑的基础仍然薄弱,汽车产业、食品产业、材料产业、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亟须发展壮大。 并且,各园区产业同质同构明显,基本围绕工程机械、材料、食品、汽车、电子信息等进行产业布局,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在10个园区进行了布点,材料、食品产业各有6个园区布点。各园区争夺项目资源、比拼地价、比拼优惠政策,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影响园区工业的规模经济与持续发展。 “钢铁城”匹兹堡的复兴:产业多点支撑的另一种启示 相比底特律,在美国也有相反的例子,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启示。 曾经被称为美国“钢铁城”的匹兹堡,钢铁产量曾经几乎占到了全美国钢铁产量的一半。 20世纪80年代起,支撑匹兹堡经济的钢铁工业出现严重滑坡,钢铁厂相继关闭,引发就业危机,但遭受重创的匹兹堡并没有一蹶不振。 20世纪90年代,当许多人还抱着靠复兴钢铁工业拯救匹兹堡的幻想时,市长汤姆·墨菲向市民宣布“忘掉过去”。 于是,一场被称作“创造性颠覆”的复兴开始了。 废弃的钢铁厂让位于商业区、零售中心、住宅小区和公众活动区。过去几十年,匹兹堡成功培养了新型的业态,生物科技、旅游业及机器人科技工业等有了很大的发展。 依托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医疗、教育和科技产业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谷歌公司也落户匹兹堡。如今的匹兹堡污秽全无、河水清清,成为“最适合居住的美国城市”。 长沙产业格局该如何发展,决策者们已有了想法。 ——优化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对“四区十园”进行整合和提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形成东、南、西三大工业板块。着力打造“千亿集群”,拉长产业链、提升配套率,在扶优扶强工程机械、新材料的基础上,推动食品烟草裂变为两大千亿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旅游产业成长为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调整结构,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在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方面抢占制高点。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创造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旅游、餐饮、商贸、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农村和社区商贸服务业,放手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做强主体,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发挥长沙高校云集、智力密集、人才汇集的优势,推进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市场化。加快企业孵化平台、技术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夯实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以创新为动力,把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大、微型企业做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力争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0家,培育“成长型”规模企业500家,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 1000家。 ——注重联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三次产业统筹抓,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阻隔,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管齐下。加强金融与科技、金融与文化、科技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等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联动中催生新的产业链和增长点。专家论坛 熊琛(省经信委总经济师):长沙的工业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强,这是从总量来看。从发展的速度来看,一直在全省各市州排第一,比全省的平均值(2013年1至11月份)高2.1个百分点。长沙形成了继续把工程机械做大做强,同时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魏后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做大,规模要进一步做大;做长,产业链条要进一步拉长,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的整个产业链在全国才能有竞争力;做高,我们的产业层次要进一步地做高;还要做细,进一步精细化,包括精细化的管理。进入新世纪,后工业时代的重要特征更加凸显,那就是第三产业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国际性的大都市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美国第三产业占比达80%左右,日本第三产业达70%以上,香港、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的第三产业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朱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长沙重点不是再扩大传统服务业的规模,而是要搞现代服务业,比如说信息产业、服务外包、金融证券、咨询设计,这些方面应该作为我们的重点突破口。“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传统工业在长沙走出了短板困局,但第三产业还需要不断转型升级。在现代都市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长沙紧跟潮流,大型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迸发出持续增长的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