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桥信息交流网
 

六大稀土集团整合倒计时 五矿拿下第四张牌照

   日期:2014-12-05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352    评论:0    
核心提示:稀土整合进入倒计时,依据工信部此前方案,指定的六家稀土大集团名单中也仅剩两个名额尚未获得批文。12月4日,来自中国五矿方面的消息称,其已于近日收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实施方案备案的复函》。复函原则同意《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平台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并将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备案为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中国五矿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得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备案后,中国五矿将发力南方地区的资源整合,继续推进在湖南、云南、江西
稀土整合进入倒计时,依据工信部此前方案,指定的六家稀土大集团名单中也仅剩两个名额尚未获得批文。12月4日,来自中国五矿方面的消息称,其已于近日收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实施方案备案的复函》。复函原则同意《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平台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并将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备案为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中国五矿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得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备案后,中国五矿将发力南方地区的资源整合,继续推进在湖南、云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稀土行业的资源开发。这也意味着,工信部此前方案中设计的“1+5”大稀土集团已落实四家,截至目前,仅赣州稀土和广晟有色尚未获得正式复函。一名稀土业内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剩余两家稀土公司还未收到复函,但其组建工作也正在提速,其中,赣州稀土集团还就此成立了并购工作小组,并制定了“紧迫的任务目标”。“赣州稀土现在正抓紧时间接手江西广晟的工作,各稀土骨干企业的并购重组也在进行,这个阶段他们都在抢时间。”上述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资源竞争白热化根据工信部今年年初发布的方案,要求在年内完成对六大稀土集团的批复工作,而目前,距离六大集团悉数就位已仅剩最后一个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年内完成六大稀土集团的工作已时日不多,但在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加的一个稀土行业会议中,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国家稀土办主任贾银松则明确表态,“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审核6家集团,组建工作也是目前的重点”。今年8月,包钢稀土和厦门钨业两家公司相继发布公告,证实组建稀土集团的方案获得工信部备案通过,数天后,中国铝业也对外宣布,其组建稀土集团的方案也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核。随着三家公司亮出“通行证”,六大稀土集团围绕资源地盘之争也随之白热化,而如今中国五矿的加入也将使资源抢夺更为激烈,特别是在江西赣州地区。江西赣州是我国中重稀土资源最多的地区,几乎集中了我国南方地区绝大部分稀土资源。来自2012年9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中显示,10个稀土探矿证中,江西就占据了3个,其余甘肃拥有2个,福建、广东、广西、内蒙、四川各1个。而总计67个稀土采矿权证中,江西一省就独占了45个,其余四川拥有7个、福建5个、广东3个、云南2个、湖南、广西和山东各1个。“现在五矿加入后,南方的资源整合肯定要比北方激烈,现在就看利益如何分配,地方政府和央企的矛盾怎么解决,根据工信部的要求,整合期限为一年,所以可想而知参与方都面临着巨大压力。”上述业内人士说。而未经赣州稀土方面证实的消息称,为应对央企的竞争,赣州稀土正计划引进四川金攀西稀土集团联合组建中国赣州稀土集团,颇具意味的是,后者的大股东也正是此次被工信部排除在拟定六大稀土集团名单之外的江铜集团。整合之困即便六大稀土集团正提速逐一“亮相”,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大集团纷纷“明枪暗箭”抢夺资源时,如何应对目前稀土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仍是其未来不得不应对的另一关键困局。而稀土产品持续下跌的价格也同样是当前这一行业畸形发展的关键症结。“多年来,稀土市场行情很不稳定,呈大起大落之势,与2012年6月份前后出现的最近一次价格高峰相比,去年许多稀土产品的价格下跌了近70%,而且低迷至今。”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对记者说。为解决当前的产业困局,贾银松则表示,在加大重点整合的基础上,接下来制定的相关政策也会向六大集团倾斜,将稀土综合利用项目纳入生产总量控制的计划管理,重点配置新组建的六大集团。“在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过程中,我国还将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综合利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扫除体制机制障碍,因势利导促进兼并重组,以尽快形成大稀土集团主导的发展模式。”贾银松指出。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稀土需求在12万-15万吨左右,但中国现阶段的产能则高达40万吨以上,年实际产量约20万吨-30万吨。(编辑 徐炜旋)(21世纪经济报道)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