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高达8000亿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机械装备采购和使用地之一,对机械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它们对装备升级改造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今年4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三至五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和“两化”融合指数力保位列全国省(区)前三位。目前浙江省规模以上需全面技改的企业超过3.6万家,技改投资将突破5000亿元,装备购置将达3000亿元,此外还有700亿元的电子产品及软件采购需求,总需求将高达8000亿元以上。以“机器换人”现代化技改行动计划为例,浙江全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计划在5年内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曾多次表示,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替代手工的、半机械化的、纯机械化的装备,力争每年这方面的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覆盖,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14万元/人·年。除浙江外,以上海、江苏、安徽为代表的省(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装备机械市场也表现出强劲的采购需求。以江苏省为例,2011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高达40%。新生代企业家就是浙江未来浙江省李强在杭州调研新生代企业时强调,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就是重视浙江的未来。新生代企业家要志存高远、锐意创新,抓住我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机遇,肯实干、善创新、勇担当,积极投身经济转型升级,在新经济领域大胆创造,加快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企业家是浙江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最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在自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把浙江人自身变成了资源。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老企业家的子女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成为企业的新一代掌舵人。更令人高兴的是,还涌现了一大批青年创业者。他们年轻有为、智识超群、志向远大,是浙江发展新经济和推进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为他们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互联网、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为新生代企业家的创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新生代企业家要抓住“腾笼换鸟”的机遇,积极发展信息、环保、健康等新兴产业;抓住“机器换人”的机遇,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抓住“空间换地”的机遇,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抓住“电商换市”的机遇,大力发展和应用电子商务;抓住实施“三名”工程的机遇,把自己的产品培育成名品,把企业打造成名企,把自己造就成名家。突破装备制造双重挤压装备制造企业虽然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但目前大多还处在从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无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均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鼎力支撑。我国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痛失机遇。如果目前将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推进,我国将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快速缩短甚至赶超国外先进水平。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多数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是2008年部委改革之后,新成立的工信部一直力推的工作。去年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1018)》提出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信息化对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以及工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个实质性目标,目前工信部已经出台系列相关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前所未有,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阶段。苏波分析,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难现强劲复苏势头,这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将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双重挤压。”苏波认为,装备制造业每年25%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些行业生产已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但苏波同时表示,未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到202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到25%,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