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博厚方略主办,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农银租赁”)联合主办,TheAltaGroup、《陆家嘴》杂志协办的“2013国际融资租赁论坛——融资租赁重塑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9月24日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落地在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非常积极的时代意义。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正处于一个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前沿,加强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是融资租赁行业获得专业优势的源头,伴随着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也是融资租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融资租赁是服务转型和全球竞争的必备的基础设施,融资租赁也是提高定价能力、加快资金周转和保护信用评级有效的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的作用远远不只是促销,融资租赁也因此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减少贸易摩擦的必备措施。会上,沈阳机床集团和农银租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对融资租赁业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金融+信息”在倡导和着重强调转型的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从过去完全靠销售产品的产业开始向以市场服务为依托的产业。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从机床产业的角度诠释了产业转型的趋势。机床工具行业被称为“工业母机”,印证了工业的发展。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连续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机床消费国,高峰期在2011年达到260亿美元,用刀切的机床占了全球的一半,到2012年开始下滑。“从机床工具行业来看,中国工业正在转型。”关锡友如是说。他认为,在中国所有产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亟须转型。他认为转型升级过程中,跨界集成是重点。在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要用创新的方式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但创新光靠单一企业是做不到的,包括现在的苹果公司,不单纯是技术,还和金融、市场、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加之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终端营销成了争夺的焦点。因此,跨界的集成、充分的营销成为了产业人争夺的最重要焦点。沈阳机床集团从2010年开始转型,从传统制造商转型成为工业服务商。这个过程实际非常艰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和理念的转型,企业的资源配置要从以自己产品资源为配置过渡到以客户为配置,会挑战中国传统的权力观。二是技术升级的转型,沈阳机床以前的运动控制技术一直依赖于德国的西门子和日本的巴达克,6年前沈阳机床在上海开始做运动技术控制研发,经过6年的潜心研发,开发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运动控制技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技术将是未来制造技术最重要的方向。”关锡友如是称。此外,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与金融有关。关锡友称,中国的产业发展光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金融好比血液,要流到任何器官。要想实现真正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金融对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最重要的支撑,除了这个有力的支撑之外还需要载体。所以,要想从传统制造商转向工业服务商,服务存量是核心,没有金融的力量做不到,没有网络没有技术也做不到。融资租赁可以按照用户的使用时间收取租金,会出现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对客户而言更加合理。特别期盼金融产业对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最重要的贡献。最佳契合点一方面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在升级,另一方面是金融行业包括银行、租赁公司等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而装备制造业和融资租赁的结合恰恰是这个转型最佳的契合点,也是现在大家在探索的一条道路。“融资租赁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应该是互动的关系,而互动的基础就是产业升级中产生出来的金融需求。”农银租赁董事长高克勤称,产生的金融需求既是互动的基础,某种程度上也是下一步金融创新的最原始动力。高克勤认为,下一步从升级的角度,至少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需求:一是拓展目标市场方面会有共同的需求。下一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对终端客户的重视和营销会产生新的需求,产业、企业在目标客户的营销当中需要在金融特别是融资租赁方面做配套服务,会产生双赢的效果。企业的运营模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产品、金融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来支撑的一个新的企业运营模式,新的运营模式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会全方位地延伸,也会带来新的服务内容。物流管理、营销管理、配套技术的支持服务、研发制造、再制造、二手市场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会带来研发、制造、维护二手市场等的变化,我们也要相应变化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模式。这些方面金融行业或者融资租赁大有可为。二是在新的产业经营模式下,必然会形成庞大的权益性资产,可能在企业环节,也可能在租赁公司环节。这些权益性资产应该要进入到租赁公司当中。三是已经形成的庞大的权益性资产,需要进入金融市场当中,形成畅通的企业资产、金融公司资产和外部资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