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日举行的第十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2013年将力争推出国债期货。他表示,国债期货的推出不仅仅是对证券期货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重要影响,对于完善金融市场 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国债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时隔18年之后,因“327”事件而闻名于中国的国债期货,在监管部门的力促之下有望在年内正式推出。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不仅将对中国利率市场化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在对冲和杠杆机制作用之下,也将给资管市场带来一场变革。表态证监会力挺国债期货在业内人士看来,姜洋的表态意味着,在时隔18年之后,在仿真交易启动超过一年之后,国债期货已经无限的接近中国资本市场。实际上,除了相关负责人在各类场合频频吹风是其佐证外,制度安排上看,监管层在推进期货新品种方面也显得更加积极主动。证监会在此前发布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及《关于期货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为不久将启动的期货公司配合银行等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做出准备。而国务院近日批准的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要求,推进煤炭、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曾表示,由于国债期货不涉及对外开放问题,主要面对国内机构投资者,在各方协调下能够比较快推出。据悉,期货新品上市一般要经历交易所内测、仿真交易再到正式交易。从2011年开始,国债期货的相关研究便已启动,在经过了交易所内部测试之后,于去年2月13日上线仿真交易。目前,中金所已经完成国债期货合约及规则设计,设计了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并设计了一整套的交易规则。此外,交易系统也已准备完毕,中金所、中债登、中证登以及外汇交易中心等部门已建立联合监控机制,在信息交换、联合监管、跨市场托管以及交割业务方面达成共识。此外,期货公司也为新品种的上市做了充分筹备工作,多数期货公司从去年年初就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国债期货研究团队,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各项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投资者教育,为培育未来的国债期货市场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多数期货公司通过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已经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风控体系和交易模型,为将来能以投资顾问的模式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努力做好了准备。重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事实上,国债期货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92年,国内就曾推出过国债期货交易,但由于交易只面对上交所的会员机构投资者开放,成交并不活跃。1993年10月,上交所进一步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然而,由于彼时国债期货在市场环境、合约设计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均存在先天不足,在交易逐渐火爆的同时,市场上的投机气氛亦越加浓厚,最终于1995年2月触发了著名的“327”违规操作事件。“327”事件对国债市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国债期货交易也在当年的5月戛然而止。但目前的时机与18年前已大为不同。华泰证券的研究显示,国债期货交易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国债现券市场作为支撑。以海外市场为例,在各国开展国债期货交易之初,其国债存量规模占G D P的比重均已达到15%或以上。根据中债最新的债券托管量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债券市场的国债托管规模已达7.42万亿元,其中记账式国债7.07万亿元,储蓄国债0.35万亿元。记账式国债存量约占G D P的14%,是1992年国债存量的将近60倍,国债现券的存量规模已达到了其他国家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市场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自2001年起开始采用贴现方式发行1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品种,同时开始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改变了之前国债发行只集中于3到5年期的中期品种的局面,国债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12年全年银行间市场的国债现券交易总额为9.14万亿元,回购交易总额规模更甚,相比90年代初国债现券基本沉淀于个人和机构单位手中的历史事实,当前国债的流动性已大为改观。而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在吸取了“327”事件的教训以后,自1999年来,监管部门已相继出台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以及《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法规体系已日臻健全。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微博)此前对《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表示,现在国债的数量和规模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参与的机构也大大增加,实力比较均匀,操纵的可能性很低。再加上期货市场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期货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相关监管又比较完善。推出国债期货对于促进债券市场的活跃,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都有积极作用。影响资管市场迎来对冲时代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在时隔18年之后,国债期货的重新推出,不仅将有利于促进利率市场化,同时也将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债期货推出的最大意义,莫过于其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基准利率体系的构建,而一旦基准利率体系确立之后,一条稳定的利率传导链也将成形。民生期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屈晓宁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债期货推出之后,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确定。从理论上讲,银行利率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因为它既不能灵敏反映市场供求,又不能公开决定,国债利率则不然,由于国债是公开竞价、敞开发行和连续交易的,在这个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便能够成为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基准利率,另外,由于存在无风险的金边国债,其他的金融衍生品才能在其基础上构造出来。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国债市场调节功能、价格发现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会对利率市场的成熟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对记者表示,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而言,国债期货的正式推出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方面能够发现远期利率波动,给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对冲的机制;另一方面,由于采取保证金交易制度,国债期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杠杆机制,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夸大杠杆提供了平台。向威达说,在国债期货推出后,这些从事国债期货交易的机构将迎来分化,那些对于宏观经济把握较为准确、对利率波动把握比较及时的机构将能够做大做强,反之则有可能陷入灭顶之灾。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对记者说,作为一个新的投资品种和杠杆工具,国债期货的正式推出,将使得期货公司产生巨大的变化,一批大的期货公司可能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这对于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门来说也是一个正面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债期货在债券资产的管理中,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直接有效的指数对冲工具,从而会在债券市场出现单边趋势的时期,能够为指数化债券投资防范相应的单边波动风险,这对于债券市场的指数化投资将具有十分积极的稳定作用。据了解,国债期货在资产管理的交易策略,包括套保策略、套利策略、资产配置、久期管理、投机策略等。套保策略是利用国债期货对冲国债市场的风险,其核心是套保比率的确定。套利策略主要方式则是跨期套利,通过在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合约月份之间建立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头寸,后续分别进行平仓或交割,以实现利润。而通过持有国债期货替代国债,可以实现杠杆交易,降低成本,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工具。较之现券,运用国债期货调整债券久期成本低、操作便捷。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门的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债券基金持有大量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在内的信用债,存在利率风险,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可以对冲部分风险。同时,在产品设计上,国债期货也可以增加债券ETF的活跃度,专户产品还可利用国债期货做一些套利或方向性交易,获得博取绝对收益的机会。(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