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桥信息交流网
 

中国出口型中小机械制造商利润十年降7成

   日期:2013-07-19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1101    评论:0    
核心提示:一边是供应商要求涨价,一边却是客户要求降价。夹在中间的中小机械制造企业们,举步维艰。”6月13日下午,上海某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汪先生告诉重青记者。从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间,中国的出口型中小机械制造商们,走过了利润从10%到3%的暴跌路。如何才能扭转乾坤, 成为他们当下最紧要的事情。今年5月订单增幅突然下降江苏无锡一家出口型机械加工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告诉重青记者,让他感到纳闷的是,今年5月的订单增幅突然下降了近20%,比4月份的订单也下降了10%,这让他感到有些不适应。“已
一边是供应商要求涨价,一边却是客户要求降价。夹在中间的中小机械制造企业们,举步维艰。”6月13日下午,上海某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汪先生告诉重青记者。从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间,中国的出口型中小机械制造商们,走过了利润从10%到3%的暴跌路。如何才能扭转乾坤, 成为他们当下最紧要的事情。  今年5月订单增幅突然下降  江苏无锡一家出口型机械加工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告诉重青记者,让他感到纳闷的是,今年5月的订单增幅突然下降了近20%,比4月份的订单也下降了10%,这让他感到有些不适应。“已经采购的原材料消化不完,又得要占用更多的库存资金了。”  他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好,客户把订单给了其他供应商。后来问询得知,并不是他做得不好,而是订单的增幅的确降低了。  他将信将疑地回到自己工厂,正好是端午节放假前的6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今年5月全国进出口的状况。今年5月份,全国出口1.1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827.7亿美元),增长1%;而在今年4月份,全国出口1.1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870.6亿美元),增长14.7%。  海关总署同时发布消息说,今年5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一方面是对港套利贸易基本得到遏制,内地与香港贸易快速回落;另一方面,受国内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低迷,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贸易环境恶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5月份订单大幅下滑,是与之前报道的对港套利贸易有关。”张先生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下了地,虽然并不知道他的客户有没有参与其中。但同时他又担心,订单若持续降低,企业将又要面临生存压力。  与张先生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上海的汪先生。他们都是出口型机械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他们都走过了出口型机械加工企业的相似发展经历。  2003—2006:工厂规模三年扩大十倍  2003年之前,汪先生在某大型跨国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专门负责供应商的质量评审,“后来发现合适的供应商难找,干脆拉了几个人出来单干,既解决了公司的产品供应问题,又给自己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4年之后,机械企业的发展前景一直不错,尤其是重庆、上海及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欧洲工程机械企业来到重庆和上海等地落户,在这里建立他们的制造工厂,以及全球采购中心。他们工厂的生意,也随着一些客户的全球采购量增加,而逐渐壮大。  “2005年初的时候,我们出口额只有几百万元人民币,到2006年中期,都已经到了两三千万元了。”汪先生说,那个时候是他们的鼎盛时期,每个星期都有十几个集装箱到他的工厂来拉货,然后通过江运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港口码头,再从那里运往欧洲。  他的工厂规模,在三年间,迅速扩大了十倍,员工人数由之前的不足十人,扩大到一百多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利润同时在增长。  “当时德国采购商也很开心,因为他们从中国采购机械零部件,能够有10%左右的Saving”。汪先生所说的Saving,就是全球采购中经常爱听到的术语节省了多少钱。如果一个产品能节省20%,对于一个德国公司来讲,他们一年若采购一亿元人民币的机械产品,将会为他们节省2000万元的采购成本。  尝到甜头的德国采购商,将其设在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制造工厂的机械零部件采购渠道,也转到中国来。仅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全球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全球一年的采购量就超过3亿元人民币,采购成本一年就能节省6000万元人民币。采购作为传统的成本中心,也在这种全球化采购的浪潮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利润中心。  “在那个时候,外资企业的生意很火,出口非常多,只要有加工设备,有几个技术人员,都可以把一个小型加工厂搞成营业额在人民币3000万元的中等规模。”汪先生如是回忆那个时候的快速扩张。与互联网企业依靠风险投资扩张不同,他们的扩张,基本上都来源于传统渠道的融资贷款,充满风险却乐不思蜀。  2007—2008:价格、订单量跌入深渊  汪先生和他的企业正在享受高速成长带来的喜悦时,不好的征兆随即传来。2007年元旦刚过,德国采购商就来到他的工厂,开始让他们降价。汪先生告诉重青记者,起初德国采购商要求降10%,这样他们毫无利润,最后还是降了5%。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让他降价的,还有总部位于瑞典的一家矿山机械公司,最终也以降5%结束采购谈判。  落实了降价谈判,供货仍在继续。直到2007年6月,德国采购商通知他,美国的订单将减少,小型压路机的采购需求量,由每月的200台,降低到每三个月200台。  “到了2008年4月,几乎见不到美国的订单了,美国那边也陆续有金融危机爆发的消息传来。”汪先生回忆,在随后的2008年里,欧洲的订单也逐渐减少,往日一周十几个集装箱的壮观场面,变成一个月也没有一个集装箱过来。  “订单几乎一下子全没了,从来没有见到这种状况,当时几乎失去了方向,工厂的一两百个员工该怎么办,工资从哪里发,是我当时最着急的事情。”汪先生说,当时的他有些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