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9年中国实施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增长,并在前几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经济稳坐第二把交椅之后,虽然增长势头减缓,但是潜力仍然不可小觑。不少外国专家尤其是美国人开始惊呼:中国正在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甚至有不少人下结论:中国崛起即意味着美国衰落。 中国与美国难道就是跷跷板上的一对玩家,我上你就得下,我下你就得上么? 事实并非如此,中美同属世界大国,双方经贸往来密切,两国经济互相渗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无法离开谁。 另外,中国经济崛起对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来说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很多国家乐见世界上再出现一个可以跟美国比肩而立的庞大市场。只有这样,他们的产品销路就更加不用愁了。 因此,从双方利益来说,中国崛起不意味着美国必然衰落,因为世界各国包括美国都可以从中国崛起的过程获得一定的利益。至少可以说,中国与美国并非是一对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生死对头。中美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共生关系,比如说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市场萎缩,许多中国出口企业订单损失很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反过来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和生产成本上升,许多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也大感压力,甚至一部分企业被迫从中国迁移出去。 专栏作家Linda于7月25日在BBC撰文,就“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全文编译如下: 中国的崛起是否意味着美国的衰落? 一直以来,这一问题总是被人们提起。首先,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之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就会衰落。因为中美之间贸易关系密切,双方都会从彼此的发展中获益。 当然,有个问题是无法规避的,当一些人或一国的某些行业遭受了损失,另外一些人或对应国家的行业却从对方的失败中受益。在某些领域,不同的国家互为竞争者,当某些市场领域发生问题时,彼此都想树立壁垒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贸易双方存在着竞争关系,这点是无法回避的。 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作为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除了前苏联曾在一段时间与其抗衡之外,再无力量相当的对手。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形成了以美国为王者的经济结构秩序。 如今,中国如同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样引人注目。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大踏步地增长。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这属于世界上贫穷国家的收入水平)增长到现在的6000美元。或者,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进行折算之后则达了8000美元,这相当于中等收入水平。 中国在短短三十年内,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口结构庞大,13亿中国人占了全人类总数的五分之一。中国要超越美国,仍需要走很长的路,庞大的人口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近期的现象表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非同寻常的强劲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 中国崛起了不意味着美国就衰弱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这让人感觉美国似乎已经被超越了。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一度陷入困境,失业人数迅速攀升,这一事实也似乎加剧了人们的这种感觉。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美国制造业等行业的工作岗位急剧缩水,这些行业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国。当一些美国公司转移到中国之后,中国学到了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同时,在中国投资的美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几乎占中国出口商品的一半。 但是,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崛起,中国必须要变得更有创新精神,提升其产品质量竞争力,而不仅仅靠其低廉的成本取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竞争,而美国则成为重中之重。 中国需要美国,而美国也需要中国 13亿人口的中国意味着一块未被完全开发的庞大市场。这一市场使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受益。虽然中国相对来说仍然不算非常富裕,但是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出现了数量可观的中产阶级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和市场对正处经济衰退的美国和欧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市场可以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因此对美国来说,将产品和服务出口到海外比仅仅依赖已经负债累累的国内消费者来说更有利。 同时,美国也要调整心态,慢慢适应这一现状:其将不再是一枝独秀的世界经济体。 在美国之外,世界上出现了更多的与美国比肩而立的经济增长引擎,这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国家拥有了除美国之外的更多市场空间来销售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