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投资将达40万亿元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直至前几天被国家发改委明确否定后,才有所打住。理性来看,媒体爆出新型城镇化投资40万亿元,更多的是一个传说,也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说法。 这轮新型城镇化要投资40万亿元的语焉不详的说法,强化了外界认为这轮新型城镇化将是投资“大跃进”的认识。 实质上,这轮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提“新型”,就在于发展理念将发生重大改变。将要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要从“硬建设”走向“软建设”,要从“面子建设”走向“里子建设”,要从锦上添花走向雪中送炭,要从单一追求速度走向速度和质量并重。 这意味着新的城镇化要足够重视2.6亿农民工利益,要公平对待,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通过包括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异地高考、养老统筹等方面在内的制度建设,来实现软实力的提升,提高城镇化中以人为本的问题。 现有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的转变表明,这一轮城镇化将不是被各界解读的“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一次借机的房地产开发‘大跃进’,又是一次投资的大扩容”。有了这些认识就能够清楚认识到,不管城镇化带来的投资数额究竟是多少,但其发展轨道和路径已经发生变化,肯定不会是再走投资依赖的老路。 这种变化从最近中央政府面对经济增速有所下滑,顶着压力并没有出台刺激政策和继续走投资依赖的路径,而是通过简政放权来激发经济的内生增长力量体现出来,可以清楚看到新一届中央政府在理念上的“知行合一”。 实际上,由于对40万亿元的投资没有严谨的说法,导致了40万亿元的空泛化解读。 如果对照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4万亿元刺激措施,这40万亿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4万亿元实质上拉动的投资不止这个数,同时投放的周期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面。 如果将40万亿元这个数据放在中国这轮新型城镇化长达20到30年的周期里面来计算,那么是一年不到2万亿元的规模。要知道2012年中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37万亿元,其中围绕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房地产的投资就在10万亿元以上,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和对比维度来看,40万亿元的投资已经不算什么大数据了。 在这轮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肯定不会是投资“大跃进”,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投资。当前的关键,是进一步强化在这轮新型城镇化中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只要更多的投资是通过市场的手投出去的,具体数额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了,因为市场对于投资回报率肯定远高过政府对投资回报率的关心,对于投资回报率也会有更加精准地计算。 综上所述,这轮新型城镇化40万亿元投资只是一个传说,更是一个不严谨的说法,各界不宜对此过度解读,从而造成对这轮新型城镇化的错误认识。